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名詩人瘂弦、蔡炎培、 羈魂 、何福仁、葉輝07年8月26日出席 「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文學研討會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文學研討會由康文署及香港藝發局合辦,於07年 8月26日下午在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講者:左起:詩人何福仁先生、蔡炎培先生、羈魂(胡國賢)先生、瘂弦先生、葉輝先生。(林翠芬攝)

名詩人瘂弦、蔡炎培、 羈魂 、葉輝、何福仁 出席 07年8月26日「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文學研討會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文學研討會由康文署及香港藝發局合辦,於2007年 8月26日下午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講者包括:詩人何福仁先生、瘂弦先生、葉輝先生、蔡炎培先生、羈魂先生。


何福仁:創新及更新詞彙.開拓聯想.深化感受

從事教育工作的本港名詩人何福仁先生分享古今中外對詩的作用的看法,以及談新詩的作用,他引述《詩經》/孔子的話:「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何福仁先生解釋:詩可以「興」——振奮和激勵意志,昇華感情;詩可以「觀」——觀察考察得失,當政者可以通過詩歌看老百姓對行政效果的看法;詩可以「群」——溝通思想工具;可以「怨」,也可以表達和諷刺對時局的看法,和釋放自己的感情;可以求知認知;「不學詩,無以言」,何福仁先生認為,中國傳統上對詩的看法,孔子講得很深刻。古今中外對詩的看法,都認為詩很有用。

至於在現代社會,何福仁先生說:詩/詩人的作用和意義就在語言本身,詩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有三種:(一)日常語言工具、(二)科學語言,邏輯思維因果、(三)文學語言。詩是文學語言:1.審美活動,2.不可替換取代。不過主觀意念經驗要經客觀具體的形象體現,才能令人了解。因此,詩的功用包括:(一)維護一個地方的語言,當面對外語的衝擊時,可以華而化之;例如漢唐融匯外來語文;(二)可以創新詞彙,同時,更新舊詞彙;(三)可以開拓聯想;(四)深化感受的能力。「一個沒有詩的民族,感受會變得粗糙,反之就可以感受深刻。」何福仁先生說道。

寫詩的創意可用於創意行業

葉輝先生說:我們三位(與蔡炎培先生和瘂弦先生)都曾是報館編輯,一生受用不盡,瘂弦先生三十多歲已停寫詩,但他(瘂弦先生)把詩的創意應用在台灣報章《聯合報》副刊的編輯工作上。寫詩的創意還可以用於許多創意行業,例如廣告創作等。


瘂弦先生:香港是百花齊放的社會,我來香港「取經」,把香港新詩好的「經」傳到台灣。
瘂弦先生:台灣新詩發展在五六十年代曾影響整個東南亞詩壇,但近年慢慢走下坡,銷路差。


瘂弦先生——「新詩傳導人」


瘂弦先生說:我07年在香港浸會大學講學三月,認識了香港很多朋友,其中包括重要的詩人,我很想在香港結合新詩朋友,用自己的晚霞餘光培養年青一代。浸大的新詩工作坊不會散掉,準備經常聚會,我往返於台灣、加拿大和香港,串連年青朋友。
瘂弦先生形容自己有如「新詩傳導人」,他讚賞在香港所見的年青人寫詩「比我們那一代好」。「人人可以做詩人」,中國是詩的民族,詩散佈在各階層,不識字的人也可以寫詩!
瘂弦先生說:現在台灣一些詩人都到大學教書,寫詩第一,學者第二,香港很多重要的詩人都在大學教書,年青朋友可以拜一個老師。

師生情感人


瘂弦先生在講座中述及台灣前輩詩人覃子豪先生的師生情,令人感動。
瘂弦先生說:「覃子豪先生把我們當兒子,像老母雞帶小雞,他辭世前昏迷,我們圍在牀側,他昏迷中仍叫「愁予」……等的名字,待我們到齊了才閉上眼睛。覃子豪先生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


台灣新詩刊物《創世紀》創辦55年


瘂弦先生:「我們在台灣辦新詩刊物《創世紀》,交一群朋友——,一群師友如覃子豪先生、洛夫、張默等,至今已55年,是中外文學史少有的,我們都在刊物中成長,∕詩成為最純潔的象徵。我們『玩詩玩了一輩子』!現在互聯網絡發達,我們經常有稿交,常有聚會,我們今天成功是一群人的成功。又例如『雲門舞集』也是台灣經驗最美好的。」
瘂弦先生:取一個有意思的筆名,刻一方藏書印章,把閒章蓋在書上,自己有專用稿紙,訂一個寫作計劃。


「 好的詩人應是稀有的獨角獸」


瘂弦先生:「好的詩人應該是稀有的獨角獸,有貴族氣質,有堅持,不俗化。」
瘂弦先生:近年台灣公認寫得最好的一位詩人,自己印書,放在很難找到的地方,不易看到。
瘂弦先生說:「我們以前在台灣寫詩時,被視為不被了解的一群。」
「新詩從北大開始……,∕已建立自己的傳統,已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結一個文字緣,結一個詩緣 」


瘂弦先生說:「我們需更多人努力,結一個文字緣,結一個詩緣。結合年青朋友走上寫作道路。」


羈魂先生說:「年輕人需要鼓勵和支持。蔡炎培先生對我有極大鼓勵,《中國學生週報》時代他給我的信,我仍保留。」


以最小字數表現最大的內涵


蔡炎培先生說:「瘂弦是我相識五十年的朋友,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兩首傑作《鹽》和《上校》都是新詩作品「經典中的經典」!能以最小字數表現最大的內涵。」

羈魂先生形容蔡詩人蔡炎培先生的激情/,對生命的擁抱。
羈魂先生說,瘂弦先生雖然已很久未再寫詩,但他生命中的創意與對詩的熱愛仍在,並且肩承「傳道」之責,把詩的火種傳給更年青的朋友。
羈魂先生又指出,現時本港大學、中學對推廣新詩不遺餘力,鼓勵年青學生多看、多嘗試寫作,舉辦新詩工作坊、講座,(重要是自己堅持和努力。)


承載感情的場域/ 寫出自己的情懷


另一位講者、詩人葉輝先生說:新詩是承載感情的場域,用意象表達內心的感情。

被問及押韻的問題,瘂弦先生答道:新詩更著重內心的音樂性。好的詩人有敏銳的聽覺,那音樂感本身就成為內容。


蔡詩人/蔡炎培先生說他心目中經典的詩包括蘇軾的〈卜算子〉;李商隱身處黨爭的時代而能卓然獨立,這樣的詩人是最難得的;而杜甫是集大成的詩人;此外還有李白、陶淵明等。
蔡詩人/蔡炎培先生形容自己年輕時是「三失青年」,是「寫詩救了我!」
蔡詩人說:「我寫了五十年詩,發覺簡單的最難寫!」
蔡詩人說:「我是中國的詩人,我的中國是文化上的中國,偉大的中國文化傳統一直在支持我走下去。」


何福仁先生說多看可以增進判斷力。


羈魂先生說:「我近年接觸校園同學投稿給《詩網絡》的新詩創作,很有創意,寫生活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情懷。」


康文署及香港藝發局合辦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研討會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研討會由康文署及香港藝發局合辦,於07年8月25日至9月9日期間在香港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五次研討會。
「兒童少年文學的創作與欣賞」於07年8月25日下午三時至五時舉行,講者:兒童文學作家江李志豪女士、何巧嬋女士、林煥彰先生、黃虹堅女士、潘明珠女士;
「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於 07年8月26日下午舉行,講者:詩人何福仁先生、瘂弦先生、葉輝先生、蔡炎培先生、羈魂先生;
「文學評論的研究與實踐」07年 8月28日下午舉行,講者:陳子善教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梅子先生(作家、文學雜誌總編輯) 、黃子平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 、鄭樹森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講座教授) 、劉紹銘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 ;
「小說的創作與欣賞」於07年8月29日下午舉行,講者:許子東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莫言先生(作家) 、崑南先生(作家、編輯);
「散文的創作與欣賞」於07年9月9日下午舉行,講者:王良和博士(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岑逸飛先生(作家) 、黃仲鳴博士(香港作家協會主席) 、黃國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講座教授) 、楊牧教授(台灣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講座教授) 。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 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