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宋以朗博士07年11月5日在香港大學圖書館演講

張愛玲遺產監管人宋以朗博士07年11月5日晚上在香港大學圖書館以「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為題演講。(林翠芬攝)
張愛玲遺產監管人宋以朗博士(中)07年11月5日晚上在香港大學圖書館以「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為題演講後,與主持講座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右)及香港大學圖書館館長彭仁賢博士(左)合影。(林翠芬攝)

宋以朗博士07年11月5日在香港大學圖書館講述「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張愛玲遺產監管人宋以朗博士是已故名學者、張愛玲生前知己宋淇鄺文美伉儷之公子,宋以朗先生於07年11月5日晚上在香港大學圖書館以「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為題演講,圖文並茂縷述宋家現存之張愛玲遺物包括書信及手稿資料等,讓大眾讀者對張愛玲的生活軼事和親友情誼,增加一些感性了解。從那些往返書信中可看到張愛玲與宋淇鄺文美伉儷幾十年的難得情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毗鄰」,鄺文美女士更是張愛玲晚年傾訴心事的對象,彼此始終珍惜四十載深厚的感情,誠屬文壇佳話。

一代才女張愛玲與香港的淵源,除曾於1939-1941年在香港大學就讀外,並曾於1952-1955和1962年在香港工作。

張愛玲當年/五十年代初在香港美國新聞處工作時認識宋淇鄺文美伉儷,張愛玲當年客居宋家,當時宋以朗還是小孩子。

宋淇先生(林以亮)是著名翻譯家、《紅樓夢》英譯者之一,曾任電懋影業公司製片,宋淇夫人鄺文美女士亦曾在美國新聞處工作,並以筆名方馨翻譯文學作品。

宋以朗博士指出,張愛玲自1962年回港一行寫劇本後一直靜居美國,與宋淇鄺文美伉儷彼此沒有再見面,因為宋淇先生患病在身,宋太要照顧夫婿,都不可能出門。(而張愛玲晚年遺失了入籍紙,沒有護照不能旅行,直至九十年代中才補領。)

張愛玲1995年9月8日在洛杉磯家中辭世。

主持講座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表示,香港大學願意適當處理保管張張愛玲的遺物,作為研究檔案資料。

陳婉瑩教授說,根據香港大學文學院找出舊資料顯示,張愛玲半世紀前在香港大學文學院就讀(英文和歷史)時,成績優秀,有九十幾分以上。

陳婉瑩教授介紹,宋以朗博士(1949年-)本身是統計學專家,創立著名博客「東南西北」(zonaeuropa.com),翻譯有關中國發展的時事資料,促進外國傳媒對中國國情的認識。
香港大學公共文化計劃

該次講座是港大公共文化計劃之「城西書話」。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說,香港大學公共文化計劃是提倡文化的公共化,將大眾文化與學苑文化連結,讓大眾資源也為大眾服務。

香港大學於2005年創立「港大人文基金」,推動文化藝術的教學及研究,「公共文化計劃」由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倡導,旨在建立一個開放的研究及教學平台,以大眾媒體和文化傳承為核心,鼓勵公眾對文化建構的參與,推動香港以至大中華地區的公共文化。

李安導演2007年的電影《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同名短篇小說,也有在香港大學陸佑堂及主樓課室取景,電影拍攝期間由港大職員、學生及校友協助安排場地及設施,更於電影中當臨時演員。

一代才女張愛玲生平(1920-1995)

張愛玲女士1920年9月30日生於上海,原名張瑛;1932-33年在上海聖瑪利亞校刊發表小說《不幸的她》及散文《遲暮》;1939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一年級時曾以《我的天才夢》一文獲上海《西風》雜誌徵文獎;1941年香港淪陷,被逼輟學,1942年返回上海從事文學創作,在文壇嶄露鋒芒;1944年出版第一部短中篇小說集《傳奇》,同年1944年與胡蘭成結婚,1945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同年1945年編《傾城之戀》於上海演出; 1947年與胡蘭成離婚;1952年至1955年居港,在美國新聞處當翻譯,1954年出版長篇小說《赤地之戀》及《秧歌》中英文版;1955年離港赴美,期間替香港的電懋影業公司編寫劇本;1956與美國劇作家賴雅結婚, 1967年夫婿賴雅逝世;1969年出版長篇小說《半生緣》,同年1969年任職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1973年定居洛杉磯;1976至94年先後出版多部作品,1995年9月8日於洛杉磯公寓辭世。

張愛玲作品:《傳奇》(短中篇小說集)、《流言》(散文集)、長篇小說《傾城之戀》、《赤地之戀》及《秧歌》中英文版、長篇小說《半生緣》、《怨女》;《張看》、《紅樓夢魘》、《海上花列傳》、《惘然記》、《餘韻》、《續集》、《愛默森選集》、《對照記》等。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