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香港大學07年10月中至11月初舉辦「張愛玲的香港傳奇」展覽和講座


香港大學07年10月中至11月初舉辦「張愛玲的香港傳奇」展覽及講座

撰文:林翠芬

電影《色戒》重掀城中一片張愛玲熱潮,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的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於07年10月中至11月初舉辦了「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41)」公開展覽,並舉行了兩次關於張愛玲的講座,分別由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著名作家學者龍應台教授10月22日解讀張愛玲寫戰火下港大學生情景的散文〈燼餘錄〉、和張愛玲遺產監管人宋以朗博士07年11月5日講述從遺物書信「閱讀張愛玲——三十事‧物‧情」。

「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41)」公開展覽,於07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地下大堂舉行,展出張愛玲的珍貴手稿(包括張愛玲當年自己所寫〈談色戒〉之文章初稿原稿)、不同版本的著作、相片、個人證件,以及從未發表的個人筆記等;展覽後期並增添展藏,包括張愛玲以香港為背景而寫的英文小說、原版發表於美國雜誌的《五四遺事》英文小說,及一篇散文〈「嗄?」?〉 的中文手稿等。

主辦當局希望藉此展覽讓年青一代從張愛玲的香港經驗得到啟發,和傳承奮鬥精神。該展覽由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公共文化計劃」舉辦、並由《瞄》雜誌和港大人文基金贊助,公開予公眾人士參觀,反映熱烈,展覽期間共有八千人次參觀。

一代文壇才女張愛玲(1920-1995) ,於抗戰期間漫天烽火的1939年來港,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成績優異,但讀了兩年後,因1941年香港淪陷,被逼停學返回上海。而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生活經歷和感悟,為她提供了創作泉源;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後幾年間,是她文學創作的黃金時期,發表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作品如《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其中亦有頗多以香港為背景、載有香港風情的影子,是她寄寓香港兩載的見聞所思,分別收錄於《傳奇》中短篇小說集(載有十篇中短篇小說)、和《流言》散文集(載有廿九篇散文)。

(張愛玲在〈燼餘錄〉一文中曾寫道,戰時香港所見所聞,對她「有切身的、劇烈的影響」。)

「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41)」展品包括張愛玲當年在港大的入學申請表、1944年一幀身穿清裝之照片、張愛玲所寫談《色戒》之文章原稿、美國移民綠咭、在美國的結婚證書、1992年3月12日入籍證、1995年死亡證;而張愛玲一生人留存的最後一幀照片,是九十年代中所拍攝,用於獲台灣《中國時報》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她而寄出的一幀近照。

筆者參觀在香港大學圖書館展出的張愛玲展覽,看著在一個玻璃飾櫃內展放張愛玲由青年到老年的幾幀照片,以及移民美國綠咭、美國入籍證和死亡証,瞬間不禁感慨歲月無情和命運的無奈。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入學申請表所填寫的上海地址,在上海靜安寺附近常德路(赫德路),亦是張愛玲四十年代中期創作《傾城之戀》等小說所住之處。筆者想起九十年代初訪上海,曾由研究張愛玲作品的上海學者陳子善教授帶我去拍攝了張愛玲生前在上海的幾處住處建築物外景。(載於拙著《遍訪江山》(2004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