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星期一

金庸先生07年6月5日在香港大學主講「中國歷史的發展」

查良鏞教授(金庸先生)(右二)2007年6月 5日在香港大學講述「中國歷史的發展」,與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教授(中)、對談嘉賓: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萬雄博士(左二),和主持講座的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單周堯教授(右一)、及學者黎活仁教授(左一)合影。(林翠芬攝)

查良鏞教授(金庸先生)(中)2007年6月 5日在香港大學講述「中國歷史的發展」,與對談嘉賓: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萬雄博士(右),和主持講座的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單周堯教授(左)合影。(林翠芬攝)

金庸先生07年6月5日在香港大學主講「中國歷史的發展」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本港著名文學家查良鏞教授於○七年六月五日下午在香港大學以「中國歷史的發展」為題演講,闡述民族融合與國家興盛的關係。這是查良鏞先生以歷史學者身份在香港以中國歷史為題作學術演講,講座由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萬雄博士擔任對談嘉賓。
是次「陳漢賢學術講座」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協辦,並獲陳漢賢伉儷基金及港大人文基金贊助,是港大中文學院為慶祝成立八十周年舉辦。當日主禮嘉賓港大副校長李焯芬教授致歡迎辭。講座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單周堯教授主持。

查良鏞教授演講綱要如下:「中國歷史以『融合』為主,每有一次融合,即有歷史的一次大興盛。上古時,夏與東夷聯盟、商與北狄、周與西戎、秦漢與南方少數民族之融合,匯成漢朝之大興盛。晉朝五胡亂華,其實是少數民族融入華夏,遂有隋唐之興盛。此後元、清兩代擴充版圖,並非階級鬥爭促成民族之發展。」
查教授:推荐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教授著作
查教授在講座中引述和推荐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教授的《中國文明起源新探》(1997.商務)和郭大順先生的《追尋五帝》(商務2000)。這兩本重要考古學書籍都是商務出版的。
查教授讚許陳萬雄博士出版了很多有價值的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圖書,陳萬雄博士跑遍大江南北,甚至去過很多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策劃出版過重要的歷史課題,查先生說很羡慕陳萬雄博士的經歷。
幾千年民族衝突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總趨勢
查教授在講座中指出,中國幾千年來民族衝突融合,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長城是中國重要的標誌,在中國傳統歷史觀念,漢人的發展是在長城以內;但根據解放後考古學最新觀念的了解,則與以前甚至與二十年代初民國時期的有相當不同。過往,漢人聚居的地方,總認為中國文明發展的地方,一則是在黃河沿岸流域;但據出土文物充份證據顯示,蘇先生與郭先生等考古學專家發現,中華文明起源的真正發展是在長城以外,最早在紅山,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紅山文化比中原文化發展還要早,紅山文化與陜西中原文化融合發展出中華民族文化。
查教授說,他個人想法,中國歷史上都經歷很多少數民族入主的朝代,漢人農業民族的生產比遊牧民族漁獵畜牧的經濟生產價值為高。漢族愛好和平,生產力強,文化發達,文學藝術發展得很好;草原遊牧民族擅騎射打仗,但經濟發展不如漢人;入主的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語言文字、文化和制度, 受漢化。例如北魏孝文帝時代鮮卑人跟漢人接觸,學習漢人的制度和語文,最後全部漢化;他把首都從大同南遷往洛陽,目的就是全漢化。
「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滿洲人,最後都為漢人同化;同化和融化的結果,中華民族愈來愈更強大。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在一起,文化愈來愈發達。這是中華民族愈來愈強大的道理。」
查教授說,一部中國歷史,是漢族與少數民族在一起融和形成中華民族的歷史。山西南部汾河灣一帶,是龍山文化跟仰韶文化匯合的地方;神農氏炎帝向北發展,龍山文化(黃帝)向南發展,在張家口附近匯合,發生衝突,黃帝跟炎帝打仗,黃帝打贏,炎帝打敗,龍山文化向南發展,形成炎黃民族。
陳萬雄:多民族多元文化衝突融和的歷程
陳萬雄博士在講座中指出:「正如查先生說,中國的歷史發展大趨勢,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衝突與融和的歷程。長期以來中原文化與經濟力量持續融和周邊少數民族,是一部中國歷史總趨勢,我很贊成這種宏觀的看法。這是中國歷史非常大的課題,值得重新思考。」
陳萬雄博士說:「我二十多年來因編輯工作,跑遍中國,深深體驗,也明白中國歷史發展是多元民族長期衝突融和,終於形成中華民族的過程。中國歷史幾千年來,不同時期不同形式,一直是向農業與草原文化的對立、衝突到融和的發展道路上推進,直到清朝才完成這過程,完成現在多民族國家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空間。最後融成中華民族。 」
中國歷史發展的格局
陳萬雄博士形容:「中國歷史發展大趨勢的發展格局,中原的核心與周邊地域和少數民族融合,是一種環狀線的版圖擴展與文化融合趨勢,正如現代國內城市開發建設一環、二環、三環的開拓格局相似。中原文化經濟優勢融和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延伸,像漩渦,愈漩愈大。這是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格局。」
陳萬雄博士指出:「中國在歷史上,很少向外侵略,只是被動的對抗、融合的多。他笑道:「所以不要打中國,否則最後只會被融進去!」
陳萬雄博士認為:「當前中國歷史教育和歷史知識的傳播,中國歷史發展的時空,應從960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從幾千年時間多民族的衝突與融和,去重新認識中國歷史,重新編寫中國歷史;不要將中國局限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漢民族朝代史。」
查教授:中國歷史發展是民族融和進步
查良鏞教授說:「中國歷史發展是民族融和進步。大漢和盛唐都是非常強大的朝代,民族融和,愈來愈發展,世界無敵。在漢朝,現時的越南都屬於中國。漢朝比較開明進步,重視地方官,權力較大。至宋朝,皇帝忌將軍兵權,令軍事力量轉差。我在《天龍八部》中寫遼國兵力強大,契丹是東方大國。元朝蒙古人版圖一度佔領現代俄羅斯莫斯科的地方,遠至西伯利亞都是蒙古人的地方。明太祖最專制、把宰相都取消。中國現時的大部份領土都是滿清時代完成開拓的。滿清的版圖比明朝大了一倍。
中國人有統一的文字,不同省份的人可以溝通交流。
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起源
查教授在講座中指出,以往一般認為中國歷史真正有記載是公元前841年開始,但實際上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早得多。國務院曾組織結合了一批科學家、歷史考古學家、天文物理和化學家,一共二百多位,展開夏商周斷代工程;根據正式科學考察探測,考古證據推斷比較,二○○○年初步結論,一致同意,把夏朝的開始定在公元前207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開始建立,周朝是公元前1046年;把中國歷史文明起源提早至公元前2070年,即提早了一千二百二十九年。夏朝是中國進入文明時代最早的開始。中國歷史是全中華民族的歷史。
查教授引述蘇秉琦先生推測,中華民族的「華」字來自陜西華山,「華」字是「花」之意。考古學家在華山腳下發掘出很多器具上有玫瑰花花紋,中原花與龍的圖騰結合成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東方靠海,用龍做圖騰)。
查教授在講座中說,他想把對中國歷史考古新發現的意見寫成長文章;勾勒出中華民族是漢族與眾多的少數民族在一起融和的歷史。
另外,查先生說,他到劍橋唸書也經過很大困難——(例如要提供出生紙等證明文件。)

金庸先生/查良鏞教授簡歷
查良鏞教授筆名金庸,浙江海寧人,生於1924年;本港名報人、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在文學創作、新聞事業、政治評論及文化交流的貢獻,廣受海內外推崇。查良鏞教授早期曾在上海《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和《新晚報》先後任職記者、翻譯和編輯;五十年代下半葉至六十年代初,曾任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的編劇和導演,創作了十餘部電影劇本,其中《絕代佳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此外,查教授早年還曾為報刊雜誌撰寫隨筆、散文、電影短評和戲劇評論。
查良鏞教授於1959年創辦了香港《明報》、《明報月刊》和《明報周刊》,並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創辦了《新明日報》。自1959年至1993年,查教授擔任香港《明報》社長、董事長、名譽董事長,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政論集。

文學創作方面,金庸先生著述甚豐,著作等身,撰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包括:《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越女劍》。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其中多部已譯成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韓文、泰文、越文、馬來文及印尼文等在海外出版發行,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廣播劇和舞台劇在世界各地上演。

學術研究方面,查良鏞教授的研究涉及法律、歷史和佛學諸領域,曾發表多篇論文,如《色蘊論》、《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
他在香港大學設立了「查良鏞學術基金」,並擔任主席,邀請各國學者定期舉行學術講座和研討會。

查良鏞教授(金庸先生)先後獲香港、內地及海外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學位,現任英國牛津大學漢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香港明河集團有限公司主席;2007年5月於英國劍橋大學獲碩士學位,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陳萬雄博士簡歷
陳萬雄博士現任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自八十年代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策劃主持出版多部中國歷史文化圖書,在推動兩岸三地出版及文化事業方面不遺餘力;學術研究方面,陳萬雄博士主攻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

陳萬雄博士是廣東東莞人,生於1949年;197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1975年獲中大研究院哲學碩士,1980年修畢日本廣島大學博士課程,1989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曾任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

學術研究方面,陳萬雄博士主攻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年)、《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歷史與文化穿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陳萬雄博士自八十年代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以來,策劃主持出版多部中國歷史文化圖書,包括:《國寶》、《紫禁城宮殿》、《中國服飾5000年》、《千年古都西安》及中國文明史系列;策劃多套大型出版項目,包括:《故宮全集》、《中國地域文化大系》、《中國本草圖錄》、《敦煌窟全集》等;陳萬雄博士近年領導的聯合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附屬公司),是香港中文出版界率先成立的多媒體出版公司,從九十年代早期至今,已出版了多項著名電子出版物,包括《紫禁城CD-I》、《漢語大詞典》光盤、《香港郵票》光盤等,並贏取多個國際獎項。陳萬雄博士自九十年代中開拓推動數碼電子數據庫和出版。

陳萬雄博士熱心公共事務,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策略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及與內地經濟合作委員會委員、康文署榮譽顧問(教育)、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諮詢委員會主席、嶺南大學中文系諮詢委員會主席等。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