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星期四

嶺大梁秉鈞講座教授07年4月27日主講 香港五十年代電影的文學改編與文化磋商

香港嶺南大學07年4月27日舉行06/07年度講座教授就職講座,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梁秉鈞 (著名作家也斯) 主講「『改編』文化身份︰香港一九五O年代電影的文學改編與文化磋商」。( 照片由嶺南大學提供)


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梁秉鈞 (著名作家也斯)(中) 07年4月27日就職講座,由嶺大校長陳坤耀教授(左)及嶺大學術事務長 (人文及社會科學) 傅大衛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 照片由嶺南大學提供)


香港嶺南大學梁秉鈞講座教授07年4月27日就職演講
「『改編』文化身份︰香港一九五O年代電影的文學改編與文化磋商」


撰文:林翠芬
﹙本文 圖片及參考資料由香港嶺南大學提供,謹此致謝! ﹚

香港嶺南大學梁秉鈞講座教授4月27日就職演講
「『改編』文化身份︰香港一九五O年代電影的文學改編與文化磋商」

香港嶺南大學於07年4月27日舉行2006/07年度講座教授就職講座,由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梁秉鈞 (著名作家也斯) 主講︰「『改編』文化身份︰香港一九五O年代電影的文學改編與文化磋商」。梁秉鈞教授在講座中探討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資源在香港社會的轉化和調整,透過有關五十年代電影發展的討論,加深認識和了解本土的文化遺產及發展。梁秉鈞教授認為,探討香港五十年代以來的文學與電影,有助於我們認識香港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香港文化形成的面貌。

講座由嶺大校長陳坤耀教授及學術事務長 (人文及社會科學) 傅大衛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阿Q正傳》、《復活》、《啼笑因緣》、《紅娘》
梁秉鈞教授在講座中從嶺大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新近研究所得資料、 新近出版的研究成果(例如《香港文學電影編目》),探討香港文化特色。梁秉鈞教授引用四齣五十年代的電影,包括《阿Q正傳》、《復活》、《啼笑因緣》、《紅娘》,探討當代中國電影如何改編五四新文學、外國文學、小說及傳統戲曲為電影作品。梁秉鈞教授在講座中亦探討中國傳統和現代的文化資源在香港社會的轉化和調整。

近年本港中學新課程擬加入文學與電影項目。梁秉鈞教授在講座中跨越不同的文化藝術範疇,透過有關五十年代電影發展的討論,加深認識和了解本土的文化遺產及發展。

千齣香港電影改編自文學作品

梁秉鈞教授在講座中指出,過去對香港文化的討論,往往有兩種常見的誤解:(一)從西方當代角度看,以為八、九O年代才有香港文化,而香港文化就是後現代文化,與中國文化關係淡薄; (二) 從民族主義的角度討論香港文化,以為香港在回歸前是殖民地,沒有傳統文化,過去的文化不值一談,要重新灌輸中國文化的知識。梁秉鈞教授指出這兩種看法都是不尊重歷史的看法,也會令教育和文化政策出現偏差。



梁秉鈞教授指出,從嶺大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新整理出來的《香港文學電影編目》編目可以顯示,香港電影從始創到2000年,共有超過一千齣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的,尤以五、六十年代為甚。梁秉鈞教授認為,探討五十年代以來的文學與電影,有助我們認識香港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及香港文化形成的面貌。

不同時空、不同意識形態的對話

梁秉鈞教授指出,香港五O年代的電影既有改編魯迅、巴金、茅盾等中國大陸主流作家的作品,亦有改編沈從文、張愛玲等五O年代在內地不受重視的作家的作品。五十年代國內減少對西洋文學譯介,香港仍繼續改編托爾斯泰、莫泊桑及狄更斯文學作品搬上銀幕;而當在國內批判傳統文化乃才子佳人的戲曲後,香港仍有改編傳統劇目、鴛鴦蝴蝶小說、通俗文學。

梁秉鈞教授說,在改編的過程中,其實亦是不同時空、不同意識形態的對話;是兩種媒介的對話、文化的磋商。梁秉鈞教授借當代的改編理論,談電影與不同文本的關係, 談香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係,看香港如何改編種種文化、改編身份。

「一九五○年代的文學及文化研究」 圓桌研討會

另外,梁秉鈞講座教授就職演講圓桌研討會以「一九五○年代的文學及文化研究」為主題,於07年4月28日上午在嶺南大學林秀樑會議中心舉行,論題包括:五○年代的香港文學研究、港台文藝雜誌及文化場域、文學及戲曲的電影改編。



研討會由 嶺南大學中文系李雄溪博士主持,講者包括:台灣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應鳳凰教授、香港青山醫院老人精神科李兆華醫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陳國球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劉燕萍博士、嶺南大學中文系沈雙博士、嶺南大學中文系黃淑嫻博士、本港詩人作家陳智德博士、耶魯大學東亞語言及文學系葛浩德先生等。



著名詩人學者梁秉鈞教授致力推動文化、電影與文學的研究


梁秉鈞教授(筆名也斯)是香港著名作家學者。

梁秉鈞教授1997年加入嶺大,現為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講座教授、人文及社會學科研究所所長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梁秉鈞教授八○年代參與創辦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曾應邀往約克大學、海德堡大學、蘇黎世大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文化與電影課程;2006年為費爾布萊德學人訪問哈佛大學,從事冷戰年代電影研究,並在耶魯、芝加哥大學及多倫多大學主持學術講座。

梁秉鈞教授在90年代初發表一系列有關香港文化的論文及講座,其後輯成《香港文化》、《香港的流行文化》等書,並為《今天》、《號外》等刊物編輯香港文化專輯,引起不少回響。近年梁秉鈞教授集中研究五○及六○年代的電影與文化,編有《香港短篇小說選(六十年代)》、《六○年代剪貼冊》、與其他學者合編的有《再讀張愛玲》、《香港文學電影編目》、《現代漢詩論集》、《東亞文化與現代中文文學》等。

梁秉鈞教授筆名也斯,在授課及研究之餘亦從事文學創作,著作有詩集、小說及散文集三十餘卷。小說集《布拉格的明信片》獲第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詩集《半途》獲第四屆中文文學雙年獎詩獎。作品曾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語言,外語翻譯詩集有德譯的《蔬菜的政治》、《花鳥誌異》、法譯的《東西》、英譯的《形象香港》和《帶一枚苦瓜旅行》等。小說集《島和大陸》有加里馬出版社法譯本、香港大學出版社英譯本。

梁秉鈞教授亦曾訪問東京等亞洲城市,研究都市文化。


梁秉鈞教授亦為嶺大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推動文化、電影與文學的研究,主編《現代中文文學學報》,並與嶺大圖書館合作收集及整理香港文學及文化的資料。這些資料收藏,支援本校師生及校外香港文學及文化的研究,中心並舉辦跨學科的學術講座、國際研討會、詩朗誦及座談會等。

香港嶺南大學近十年來曾舉辦就職演講的講座教授包括:
2007年 中文系梁秉鈞教授 、
2005年 文化研究系墨美姬教授(Prof Meaghan MORRIS) 、
2003年 中文系馬幼垣教授 、
1998年 中文系劉紹銘教授(現為嶺大榮休教授)、
1997年 中文系陳炳良教授等。

嶺大中文系研究與創作並重

嶺南大學中文系研究與創作並重,在文學研究方面,在寫作課方面,有中文文學創作課,包括著名作家駐校(包括:白先勇、馬原、格非、何慶基、王安憶及劇團「影畫戲」),主持不同文體的創作工作坊。

嶺大中文系的研究範疇包括:劉紹銘教授(現為嶺大榮休教授)對文學翻譯的研究、現代文學方面有梁秉鈞教授的新詩研究、比較文學與電影研究、許子東教授的文革小說研究、陳德錦博士的散文研究等。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出版《現代中文文學學報》

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編輯出版《現代中文文學學報》,是研究現當代中文文學的雙語學刊,每年出版兩期,最新一期為「胡金銓電影」專號,已於2007年1月出版、「全球脈絡中的現代中文文學」(2005)專號、「詩」專號、香港文學電影片目、現代漢詩論集、三四○年代香港新詩論集、三、四○年代香港詩選、《星島晚報.大會堂》目錄、《詩風》目錄等。
webpage: www.ln.edu.hk/jmlc、

嶺大中文文學資料庫、香港文學書評資料庫、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嶺大中文文學資料庫:
嶺大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和嶺大圖書館合作搜羅當代香港文學的珍貴資料,以促進香港文學書評資料庫和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嶺大香港文學書評資料庫:
嶺大收錄香港文學的書籍評論約200篇,內容以五○年代至九○年代出版的香港文學著作為主,四、五○年代如徐訏以及延伸至九○年代多位作者著作的書評,資料庫亦提供《香港文學書目》及《香港文學書目:補充資料》的全文電子書供使用者瀏覽,並收集文學相關網絡資料供參考,詳情可以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lingnan/hklit/。

嶺大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嶺大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互聯網,分享作家創作的心路歷程,現存21位作家的資料、作家自述的錄影短片 、作家小傳、作家著作、作品及創作。
下列作家的訪問已可在網上瀏覽:http://www.library.ln.edu.hk/lingnan/oral history/
白先勇、王安憶、格非、徐訏、馬原、賴恬昌、陳炳良、陳德錦、陳耀南、胡國賢〔筆名:羈魂〕、劉紹銘、梁秉鈞〔筆名:也斯〕、李育中、羅孚、羅燕〔筆名:商禽〕、陳若曦、蔡濯堂〔筆名:思果〕、黃國彬、王璞、黃維樑、余光中。

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地址:屯門嶺南大學林炳炎樓一○二室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
電話Tel:(852)2616-8055 嶺大電話: 2616 8888
傳真Fax:(852)2838 1705
電郵E-mail:chr@ln.edu.hk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