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著名詩人學者 鍾玲教授07年3月31日出席 香港公共圖書館「文學月會」主講「新詩賞析」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鍾玲教授07年 3月31日在中央圖書館主講「新詩賞析」 講座。(林翠芬攝)


鍾玲教授 07年3月31日出席香港公共圖書館文學月會主講「新詩賞析」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鍾玲教授07年 3月31日在中央圖書館「文學月會」主講「新詩賞析」 講座。鍾玲教授分別解說瘂弦先生兩首題為《瓶》和《鹽》的詩、旅美名詩人鄭愁予教授的名作〈錯誤〉和〈厝骨塔〉、台灣名詩人余光中教授的〈十年看山〉、和台灣早期才女詩人敻虹所寫的〈鏡緣詩〉。

鍾玲教授談到新詩寫作技巧說,詩的語言要新,如要用新的量詞。
鍾玲教授指出,瘂弦先生的《瓶》一詩環繞比喻來寫,比喻通常是名詞,要在形象上有呼應、有關連,才能互作比喻。如《瓶》詩中「笑渦」一詞就用得很好,「因為渦字與水有關,所以與瓶中的水可作聯想。」鍾玲教授解釋。

鍾玲教授說,瘂弦先生的《瓶》一詩用巧妙比喻過往的愛情經驗,用古典詩的排比,寫得很有音樂感。

瘂弦筆下北方二嬤嬤的悲歌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浸大國際作家工作坊主任鍾玲教授3月31日在中央圖書館新詩賞析文學講座中,解讀瘂弦先生兩首分別題為《瓶》和《鹽》的詩。

瘂弦先生的《鹽》一詩開頭就寫道:「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鍾玲教授指出,退斯妥也夫斯基是俄國十九世紀末大文豪,與托爾斯泰齊名,專寫人內心的心靈痛苦,也常常表現窮人的悲苦。北方窮病致盲的老太太,缺鹽,也缺食物,心中口中只呼喚著鹽,結果絕望自盡,吊死在榆樹上,只餘一陣陣喊道「鹽呀,鹽呀」的聲音「傷逝在風中」。詩中最末一句:「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意思是:即使這位專寫人間疾苦的外國大文豪,也無法懂得二嬤嬤的悲苦,用的是反諷手法;又,連原應悲憫人間的天使也只是「嬉笑著把雪搖給她」,而沒有寄予同情,以表示命運之殘酷。

瘂弦先生 的《鹽》一詩感人至深。鍾玲教授清脆婉轉富感情的聲調朗讀,筆者非常感動。
瘂弦先生的詩感人,鍾玲教授朗誦得非常好,更令人感動,

鍾玲教授指出,瘂弦先生的《鹽》一詩,為幾千年來中國大地上的飢民而寫,詩人用含蓄的手法寫飢民的痛苦,下筆精簡,而愈是輕描淡寫,愈動人心魄。瘂弦先生筆下寫悲憫窮病的飢民,是偉大心靈所寫的詩歌,是悲天憫人的詩人情懷。

鍾玲教授在講座中誦讀旅美名詩人鄭愁予教授的兩首名作〈錯誤〉和〈厝骨塔〉。鍾玲教授指出,鄭愁予教授在詩中用了很多古典詩排比,有宋詞美的意境。

鍾玲教授說,瘂弦先生和鄭愁予教授的詩作都是戲劇感很強。

余光中教授的〈十年看山〉


鍾玲教授又解讀台灣名詩人余光中教授一首題為〈十年看山〉的詩作,是余光中教授於一九八五年離開香港返台後所寫,詩中表達了自己離開香港後才覺悟香港是失去的夢。
余光中教授曾於1975至1985年間在香港中文大學執教。鍾玲以前在台灣大學唸研究所時是余光中教授的學生,她說余光中教授喜歡行山,常帶學生去行山,談論詩文,很喜歡香港的山水。余光中教授〈十年看山〉詩中有很多看似不經意的變化的排比,都是詩人下了功夫經營的。

鍾玲教授指出,詩的押韻排比是要順文意而作。她說,余光中教授作品中詞彙豐富,養份是來自中國古典文學。

〈十年看山〉一詩的開頭是:「十年看山,不是看香港的青山/是這些青山的背後/那片無窮無盡的后土/」
余光中教授居港期間心念大陸,在離別香港前夕,才覺悟到香港的山水,尤其是中文大學周圍的山水,才是他的至愛。「……再一回頭,十年的緣份……頓悟那才是失去的夢土……」 (他是直至1987年台灣開放後才重回大陸的。)

鍾玲教授指出,余光中教授筆下把香港自然景色濃縮,下筆精煉:
「——凌波的八仙,覆地的大帽,鎮關的獅子,昂首的飛鵝」。

鍾玲教授說,讀詩要細心體會詩中的感情和韻律。

台灣女詩人敻虹的〈鏡緣詩〉


鍾玲教授在講座中介紹台灣早期才女詩人敻虹所寫一首題為〈鏡緣詩〉的作品,鍾玲教授譽為愛情詩的上上品,寫得平凡而深刻。那是敻虹女士婚後一二十年所寫,詩中「寫出她對丈夫之深情與過份之執著。詩中也寫出自己破除執著之覺悟。」鍾玲教授說。

〈鏡緣詩〉寫夫婿出門旅行,妻子在家中的思念之情,寫得很有韻味:「……平凡的夫妻/所謂愛情,是願相見——(今晚你宿在四重溪/四重羅帷隔著四重煙夢/今晚你宿在四重溪)……」詩中最末一句「就一世的夫妻論/我說清照啊,我比你幸福」。
鍾玲教授說,李清照是歷代最偉大的女詞人,其夫趙明誠出身官宦之家,(趙明誠父親曾當宰相),趙明誠是古董收藏家,李清照婚後與夫婿很恩愛,可惜其夫在戰亂逃難的路上病逝,李清照遭逢喪夫之痛;而敻虹自忖與丈夫能長相廝守,故更幸福。

鍾玲教授簡歷(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


鍾玲教授生於重慶,成長於台灣,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區)、香港大學、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及高雄大學任教;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從事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在浸大創辦國際作家工作坊,貢獻良多。鍾玲教授以詩、散文、小說著作聞名,其評論研究亦屢獲獎項,如《現代中國繆司:台灣女詩人作品析論》、《美國詩與中國夢:美國現代詩中的中國文化模式》,創作出版有詩集《芬芳的海》;詩文集《美麗的錯誤》;散文集《愛玉的人》、《日月同行》、《大地春雨》;及小說集《鍾玲極短篇》、《生死冤家》、《大輪廻》等。



香港公共圖書館文學月會講座「從認識到欣賞——跟詩歌談戀愛」

香港公共圖書館2007年度文學月會講座以「從認識到欣賞——跟詩歌談戀愛」為主題,共有三講,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已舉行的是:
二○○七年一月六日下午,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作家朱少璋博士主持,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陳偉強博士主講:「古典詩賞析」;

二○○七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本港名作家、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教授主講「怎樣和新詩交朋友」,;講座由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作家朱少璋博士主持 ;

二○○七年三月三十一日下午,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作家鍾玲教授主講「新詩賞析」;講座由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作家朱少璋博士主持。

(香港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組 查詢:TEL: 29212645 )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