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著名小說家莫言07年7月21日在香港書展主講「我的文學經驗」

國內殿堂級小說家、《紅高粱家族》作者莫言先生07年7月訪港,7月21日在香港書展 (由貿發局與《亞洲周刊》合辦的名作家講座) 主講「我的文學經驗」,旁為主持講座的《亞洲周刊》策劃編輯章海陵先生。 (林翠芬攝)


著名小說家莫言07年7月21日在書展主講「我的文學經驗」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著名小說家、《紅高粱家族》作者莫言先生,07年7月21日在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主講「我的文學經驗」。身穿整齊西裝結上領帶的莫言先生,在座無虛席的會展會議室中,回述六十年代饑餓孤獨的童年歲月,讀者體會到這位在山東家鄉渡過了近二十年農村生活、如今已成殿堂級小說家,此生不離棄他的中國農村題材,和對大自然草木牛羊的感情。

半生心繫紅高粱農村的莫言先生,創作靈感源自農村生活經驗的深刻記憶;他關注的都是人在第一位、人的命運變遷。

筆者在1998年多位國內一線當紅作家訪港時初見莫言先生,對他的樸實氣質留下很好印象。今年7月21日在書展講座聽他講述早年農村生活經歷,深為感動。

香港成為世界華文寫作交流平台

莫言先生07年7月21日在書展名作家講座主講「我的文學經驗」。他說,07年七月是他第六次訪港。他九十年代初次訪港,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翻譯/出版他的一本小說。那時他對香港的印象是:「香港確是物質天堂!超級市場商品之多,教人感到巨大的壓逼感!」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商品也已有嚴重過剩的情況,大陸社會商品化愈來愈嚴重,而文化氛圍漸淡,反而在香港讓人感到一線希望!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環境,可以成為全世界華文寫作交流的匯聚點——台灣、東南亞、歐美和大陸,四面八方,都可以在香港交流,香港確有可能成為世界華文寫作交流匯聚的平台的跡象已表現出來。

讚賞香港年青作家寫作能力豐富

莫言先生今年任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組評委,在一個多月時間集中閱讀了三十部香港小說作品,「以前只知道香港小說家有劉以鬯、西西、李碧華、黃碧雲等,這次評選的作家都是陌生名字,然而讀來印象卻感到非常新奇的閱讀感受。我們大陸所讀的小說的構成物質材料基本是鄉土、土地、植物、高樑、玉米等;而香港作家,尤其是年青作家的小說,是描寫城市跟人的關係、環境對人的制約、平凡的日常生活,卻從中可見得這些香港年青作家的寫作能力非常發達和豐富,令人振奮。」

「香港文學已成氣候!」

「香港文學已成氣候!大陸作家妄自尊大的心態必須立刻結束!因為整個華文寫作格局當中,台灣與香港作家都完全可以與大陸相抗衡,許多年青作家的寫作水平一點不亞於現在大陸同年齡的作家,以前以為港、台作家只能寫短篇和小長篇,現在台灣有寫大部頭作品的作家,而香港也出現像董啟章寫出那樣厚重的小說,非常值得一讀!」莫言先生說。

「香港狹窄的土地上完全有可能產生偉大的文學作品!」

「文學創作不能以土地的寬廣程度來作衡量標準,香港地小狹窄,但並不影響文學發展,香港狹窄的土地上完全有可能產生偉大的文學作品,反之大陸作家如不努力,會被港、台作家追上,要謙虛閱讀各地同行的作品,從中汲取營養,改善自己的寫作。」莫言先生說。

童年輟學.飢餓孤獨

「我的創作是與個人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的。」他說。
莫言於1955年出生,1960年5歲時正遭逢大陸大飢餓的年代。
「富農家庭出身的孩子,「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期間階級鬥爭,影響前途,十歲時小學五年級未畢業就要輟學務農,當上放牛娃,在鄉村基層掙扎,加入軍隊開始寫作,一步步走上文學道路。」
放牛娃讀遍了村中的書

「別人小學七歲起讀經典文學作品,我不能跟別人相比,但假如我認輸也對不起大陸這片土地!」我在童年是用耳朵閱讀、聽鄉親們講各種故事,聽祖父母講家族的傳奇故事,聽市集上的藝人說書、晚上聽盲人說唱民間歷史傳奇,閱讀社會這本大書……這些用耳朵「閱讀」得來的文學素養,都對我的寫作產生巨大影響。」

「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牧牛羊,小小年紀心裏非常孤獨痛苦,整整一天只能跟牛和樹木青草交流,抬頭看藍天小鳥婉轉淒涼的叫聲,「孤獨」對我後來的寫作是影響非常大的主題,培養了我跟大自然非常密切的感情,「我對動植物的感情比對人的感情還要深厚親切!」莫言先生說。

童年的莫言在農村開始閱讀《封神演義》等書,心裏幻想希望能成為作家。那時,在農村,書籍是奢侈品,他都讀遍了村中的二十多部書。

白棉花的愛情故事

莫言十八歲時有機會到縣的棉花加工廠工作,雖是非常下等的勞動,但已是當時農村青年所嚮往的,工廠裏的群體有下放農村的知青、退伍戰士和公職人員等,在工廠三年,開闊了眼界,後來他寫成文革中期的愛情故事小說《白棉花》,由台灣導演/改編拍成一套很感人的同名電影《白棉花》,(由蘇有朋和寧靜主演)

當兵改變命運.培養寫作條件

1976年參軍當兵,是改變莫言命運的一個轉折點。「我當兵後最興奮的是,在部隊終於可以吃飽、穿暖了!」(我們農村男孩子在十五歲以前夏天都沒有衣服可以穿,但我們的靈魂都很乾淨!)「感謝軍隊培養我有寫作的條件。」
「從小培養的文學夢想又復活了!」他1978年嘗試寫小說,198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當時對文學還是門外漢」,直至八十年代中,國內開始大量翻譯出版西方文學作品,大陸作家開始惡補/接觸西方文學名著作品,莫言1984年至86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就讀,莫言看美國小說作家福克納的作品和拉美名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受啟蒙影響,他形容是自己創作的轉機。

鄉村生活是小說創作的寶貴素材

「我才發覺原來小說是可以這樣寫的!才知道原來鄉村生活都可以是小說創作的寶貴素材,個人經驗、家庭歷史、鄰舍村莊的鄉人,都可以堂而皇之走進小說中,成為小說人物;他又認識到小說家在創作時應如君臨天下,創造自己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展示文學描寫。」
「初寫時和真正的故鄉有密切關係,愈寫下去,個人的獨特經驗和素材不夠寫,,除了一些有生活原型外,還需加以擴展,其他地方的所有事情也可以放進這虛構的王國來。經自己想像改造變成新小說。」莫言先生說。
(莫言先生將終明年08年二月在東京出席一個以災難和文學為主題的文學會議,屆時可能會見到八十多歲的拉美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1989至91年攻讀北師大與/跟魯迅文學院合辦的研究生班讀了兩年。一邊學習一邊寫作,不斷尋找自我發現自我的過程。

〈糧食〉/六十年代飢餓的悲慘事件

「我的小說創作與過去二十年的鄉村生活記憶有密切相關,用這樣的小說語言寫這樣的故事,我的小說的關鍵字,包括:「飢饑」、「兒童與孤獨」、「夢境與幻想」、「肉體與慾望」、「動物和植物」、他在小說創作中探索人精神靈魂深處。
「回顧自己的歷史,大量關於飢餓的生活記憶,對糧食有深厚感情。(他曾在農村餵了兩年豬》
「飯桌上食的是草根樹皮,連啃煤炭都覺好吃。
「母親不惜把糧食「偷進胃裏」再趕急回家回吐出來給孩子吃,表現出偉大母愛。」莫言在一個短篇小說〈糧食〉中寫的細節,確是真有其事,六十年代的悲慘事件,非常痛苦,尚幸巳成過去。

06年長篇小說《生死疲勞》

莫言去年06年的近作長篇小說《生死疲勞》,講述一個地主在土改中被槍斃後五十年間經歷六道輪迴成牛騾豬狗各種動物的故事。「我用筆寫了四十三天,寫出了接近九百多頁厚的原稿,寫成共四十九萬字,寫得非常痛快!把自己累積了幾十年對動物的感情,發揮得淋漓盡緻。」他說。
小題:懺悔罪過‧拯救靈魂
莫言先生說自己今後的創作方向是「懺悔罪過與拯救」,「回憶懷舊自己走過的道路,反省自己五十多年生活上犯了很多嚴重錯誤,用小說寫出自己坦誠的懺悔,用文字方式清算自己靈魂深處的罪惡,拯救自己的靈魂!懺悔罪過是拯救的先決條件!今後向這方面努力!」
「我永不會寫那些趕時髦的故事!我會把現實生活當歷史來寫!」他說。

「城市題材在我的小說中也有所提及,但我真正能寫得有感情,得心應手的,仍是農村,就跟人的最早記憶有關。」

「我的人生前三十年一直在農村,三十幾歲才進城市,初進城市有恐懼感,後來才慢慢適應。」

人道主義偉大情懷‧一流的幽默作家

主持講座的《亞洲週刊》策劃編輯章海陵先生推崇莫言先生的作品「有人道主義者偉大情懷,筆下捕捉人性最深刻動人的東西,非常擅於以幽默筆觸寫笑話,是我國第一流的幽默作家,莫言的小說是值得讀者好好細看。」

章海陵先生指出,例如莫言的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寫一個上山下鄉的知青偷走鄉人的雞,後來調到縣裏的養雞場工作,縣裏的三萬隻雞哭了整整一晚!莫言先生小說作品小說的幽默筆觸可見一斑。

「幽默是農民的天性」

莫言先生說:「幽默是農民的天性,在物質艱苦社會環境壓抑下,但日常生活依然樂觀,苦中尋樂是保護自己生存下去的一種生存方式。」

目前內地創作環境是最好的時候

莫言先生指出,目前內地創作環境是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候,七八十歲的老作家仍在寫作,而「80後」十七八歲的年青作家,有了網絡,寫作的門坎已愈來愈低。現在中國作協都会動員已有社會影響力的年青作家加入作協。
「現在有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小說題材方面幾乎沒有禁忌,限制很少。」
「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沒有題材限制。」他說。

莫言先生簡歷:農民出身的殿堂級小說家 擅寫鄉土作品
莫言先生,傑出小說家,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生於山東高密縣(高密縣距《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故鄉淄川約二百華里),出身農民家庭,童年在家鄉因受文革影響,小學未畢業便輟學在農村勞動;十八歲到縣的棉花加工廠工作三年,1976年21歲入伍當兵, 198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84年至86年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就讀, 1989至91年攻讀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合辦的創作研究生班,91年畢業,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97年離開部隊轉到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2005年 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莫言先生於1986年問世的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被繙譯成約18種語言行銷世界,並由名導演張藝謀於1987年拍成電影《紅高粱》。此外,莫言寫文革愛情故事的小說《白棉花》,由台灣導演李幼喬拍成感人的同名電影《白棉花》(由蘇有朋和寧靜主演)。

莫言先生的小說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紅高樑家族》、《天堂蒜苔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等;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懷抱鮮花的女人》、《爆炸》、《師父越來越幽默》等;短篇小說:《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銬》、《冰雪美人》等。另外還有散文集《會唱歌的牆》、演講集《小說在寫我》等;以及話劇電影文學劇本《霸王別姬》、《我們的荊軻》等。

莫言先生的小說作品已譯成多種文字,並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

07香港書展——海內外殿堂級新生代名作家雲集

貿發局香港書展07年第三度與亞洲週刊合作舉辦名作家講座系列:邀請了龍應台易中天于丹莫言倪匡鄭丰春樹張悅然梁靖芬胡淑雯董啟章駱以軍謝曉虹英培安孫隆基等來自內地、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五地殿堂級新生代作家名作家在書展開講。大會亦與香港電台「太陽計劃2007」合辦太陽閱讀Teen活動,邀請查良鏞及倪匡向年青人分享他們的寫作經驗及心路歷程。大會與明報世紀版合作,邀請了倪匡和詹宏志對談推理小說。

(2007香港書展多項名作家講座活動的錄影片段,貿發局已上載香港書展網頁,讀者可登入貿發局香港書展網頁重溫作家風采。 hkbookfair.com/seminars。 )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