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鐵凝、張曉風、周密密07年7月21日出席香港書展「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

香港書展2007「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7月21日中午在會展舉行,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寒山碧先生(左一)主持,講者嘉賓包括: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女士(左二)、台灣名作家張曉風教授(左三)、香港女作家周密密女士(左四) ,旁為擔任回應嘉賓的本港兩位年青作家:小說家謝曉虹和詩人廖偉棠。(林翠芬攝 )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台灣名作家張曉風、香港名作家周密密07年7月21日出席
香港書展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香港書展2007-「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7月21日中午在會展舉行,講者嘉賓包括: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女士以「閱讀的重量」為題演講、台灣名作家張曉風教授講題為:「讓人民來服事人民」、香港名作家周密密女士講題為「香港的社會關懷與閱讀潮流」。座談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寒山碧先生主持。

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寒山碧先生介紹講者嘉賓之一的新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女士時,引述鐵凝女士說她現在的本份還是作家,令人欣慰。寒山碧先生介紹鐵凝女士少年時曾上山下鄉,十八歲開始寫作,至今創作小說散文共約四百萬字,去年當選中國作協主席之前曾任河北省作協主席。寒山碧先生又說,這次鐵凝女士在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之際訪港,而同一期間本來有韓國方面的邀請,但她看重的還是文化,為她鼓掌。此外,寒山碧先生對剛新婚數月的鐵凝女士衷心祝賀,祝福她婚姻幸福,白頭到老。寒山碧先生引述國內著名詩人流沙河的詩作:「梅花笑得最晚也笑得最美。」,作為對晚婚的現代女性的鼓勵。

鐵凝:香港市民閱讀熱情讓人喜悅
鐵凝女士以「閱讀的重量」為題演講。鐵凝女士說在香港書展所見的盛況,對香港市民的閱讀熱情感到喜悅高興。出身知識份子家庭的她自少喜歡閱讀和寫日記。鐵凝女士談到自己在六、七十年代文革中的青少年時代深受影響的兩本中外名著是《約翰·克里斯朵夫》和《聊齋志異》。
鐵凝女士指出,國內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出現群體閱讀興奮的潮流,是人民受壓抑太久,藉閱讀宣洩情感,期以知識充實自己,開卷有益,改變命運。八十年代中國內地作家在讀者心中享有過高的特殊地位,然而令人懷念的是當時社會對閱讀的誠懇和鄭重,還帶有一點天真與激情。

多元並存的文化生態
時至新世紀的今天,現今內地文壇,小說反而不那麼熱,內地閱讀市場銷售量高的是生活實用書。關於文學邊緣化的問題,鐵凝女士指出,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大潮下,作家地位降低,加上網絡和影視媒体,多元並存的文化生態,鐵凝女士認為,文學滋養靈魂是一輩子的事,作為寫作人, 需要 有足夠優秀的作品與讀者分享,才不會被讀者冷落。


鐵凝:中國當代文學還會有黃金時代

鐵凝女士引述廣告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她相信 中國當代文學還會有黃金時代,如張悅然、春樹,新血補充,文壇有生機和希望,而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期文學創作成熟的 實力 派作家,至今不沉默也不寂寞,堅持文學創作的精神高度。

張曉風:台灣民間力量弘揚傳統文化

台灣名作家張曉風教授講題為:「讓人民來服事人民」,張曉風教授解釋她的演講題目是源自《聖經》,原意指「按上帝旨意服侍那一代人」,張曉風教授說,而作家的作品留傳下來可以「服侍」好多代人。
張曉風教授:「就有如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力量式微,發展出學術自由市場,孔孟老莊韓非子,諸子百家走出來,在各地游走演講,(孔子的演講活動很密集),就像我今天這樣。」
張曉風教授指出,多少年來人類累積的閱讀尊嚴,在二十世紀漸趨式微,
現時閱讀在全世界都漸趨衰微,處於弱勢時代,人們不再把閱讀當作生活的享受,要想辦法彌補這缺憾,
張曉風教授:「現在台灣當局漠視傳統文化,我們文人要聚集力量,讓文化、文藝生存下來。
「台灣的文化出版業二十年前曾非常發達,有出版家擁有上億元台幣資產。
現在台北的文化市場萎縮,一年仍有出版四萬多種書籍,但文學作品已不太多。
張曉風教授在會上播放圖片縷述台灣民間一些仍熱心堅持弘揚傳統文化的機構和人士,例如初級中學舉辦暑假文藝營、設立專門教室講堂上國文課,舉辦國學講座,文學課程,出版社舉辦沙龍聚會,此外還有不少有心人投入讀書社區服務,例如一位老師在家中頂樓辦閱讀所。家長帶小孩子來上課。
張曉風教授:儘管整個文學環境不太好,很多有心人以不同形式挽救文化低潮,很多社會有心人起來盡量挽救文化低潮形勢。民間自己的力量做事情

希望閱讀空間會壯大起來

台灣文化界有心人成立了「挽救國文聯盟」,由著名詩人學者余光中教授任正召集人,張曉風教授是副召集人,與台灣教育部唱反調,希望呼籲台灣社會加強國文教育。

張曉風教授說:「目前台灣很多作者自資出書。例如一位九十七歲的老先生仍在寫書和出書,一位十一歲的小女孩翻譯了一本美國童話已出版。

張曉風教授說:「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寫我們的文學作品,展望文學未來還是樂觀的,我憑信念希望閱讀空間有一天會壯大起來。」

張曉風教授說:人民自己在社區做些事情,這在台灣是很可貴的現象。香港也可以試行在樓房空間做文化事業活動。

周密密講述香港的社會關懷與閱讀潮流

香港著名女作家周密密講題為「香港的社會關懷與閱讀潮流」。她講述香港反映社會關懷題材的閱讀潮流,例如《天水圍的十二師奶》、斌仔(鄧紹斌)的《我要安樂死》、以及刻劃中國知識份子命運的中國文學作品(章詒和女士的《往事並不如煙》(港版書名《最後的貴族》)、《伶人往事》等,和胡發雲的《如焉》、邵燕祥寫反右經歷長達四十萬字的《別了,毛澤東》等;另一令人欣慰的現象是本土文學在發展,例如陳冠中寫香港成長的書也很暢銷;兒童文學方面,黃虹堅女士的《十三歲的深秋》在台灣獲獎後回流香港出版,很受歡迎;此外還有一些以生活環保為題材的書、如梁科慶的科幻作品等。

本港兩位年青作家回應。小說家謝曉虹說關心文學的人士也應關心社會上的其他事情。網絡是自由的平民化空間,每人都可以發言。詩人廖偉棠也說,網絡打破地域和階層的界限,他在山西大同的網吧也見到有讀者在網上看小說。大陸有很多原創文學網站,台灣也有不少文學網站,香港就比較少。

兩岸三地殿堂級與新生代作家雲集香港書展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書展於七月十八至二十四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兩岸三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華文作家,殿堂級與新生代的作家雲集香港書展, 應邀在「名作家系列講座」中與讀者會面,包括:龍應台倪匡鄭丰張悅然春樹梁靖芬胡淑雯董啟章駱以軍于丹莫言易中天謝曉虹英培安孫隆基 ; 大會亦與香港電台「太陽計劃2007」合辦太陽閱讀Teen活動,邀請金庸(查良鏞)先生及倪匡先生向年青人分享寫作經驗及心路歷程。此外還有倪匡和詹宏志對談推理小說。

鐵凝女士簡歷
鐵凝女士,著名小說家,1957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曾任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06年當選新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包括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笨花》;中、短篇小說《哦,香雪》、《第十二夜》、《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對面》、《永遠有多遠》,以及散文、隨筆等400餘萬字,結集出版小說、散文集50餘種。1996年出版5卷本《鐵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9卷本《鐵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亦有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部份作品已譯成英、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等多國文字。
張曉風教授簡歷
張曉風教授,台灣著名散文女作家,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祖籍江蘇,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陽明醫學院專任教授;曾獲吳三連、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曾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寫作風格以散文創作為主,她篤信宗教,創作包括小說、散文及戲劇叢書三、四十種,且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著有散文集《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從你美麗的流域》等,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小說教室》等。

周密密女士簡歷
周密密,又名周蜜蜜,香港著名女作家,曾任電台、電視編劇、主編,報刊、雜誌執行總編輯、出版社副總編輯。1980年開始業餘寫作,多次獲青年文學獎、市政局中文文學創作獎,作品在海內外發表,至今已出版60多本著作及多部兒童電視劇、電視節目。1991年以《兒童院的孩子》一書獲香港第一屆中文文學創作獎雙年獎;2002年以童話《跳跳和妙妙》獲中國第二屆張天翼童話獎;2003年以短篇小說集《蜜蜜小說選》獲中華文化盃優秀小說獎;2004年以科幻小說《尋龍探險記》獲中國冰心兒童圖書獎。

謝曉虹女士簡歷

香港女作家謝曉虹:香港《字花》雜誌編輯,小說《旅行之家》曾獲第十五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理髮》獲第一屆大學文學獎小說組冠軍,《牀》獲2004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小說組冠軍,2003年出版小說作品集《好黑》,2005年獲第八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廖偉棠先生簡歷

廖偉棠先生,香港作家、詩人、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曾任書店店長及雜誌編輯,現為《看‧影像誌》主編;1991年開始詩歌寫作,其後涉獵散文、小說、戲劇、評論等範疇;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創世紀詩刊50周年詩歌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花蹤世界華文小說獎等獎項。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