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香港作聯3月30日文學座談會——章詒和、瘂弦、鄭愁予、陳義芝、張大春等 海內外文學名家出席

香港作家聯會07年3月30日晚上文學座談會,多位海內外文學名家應邀出席,左起:香港作聯執行會長潘耀明先生、《往事並不如煙》作者、北京作家學者章詒和女士、浸大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台灣名詩人瘂弦先生、旅美名詩人鄭愁予教授、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詩人陳義芝先生、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先生。(林翠芬攝)

香港作家聯會07年3月30日晚上文學 座談會合影。(林翠芬攝)


香港作聯3月30日文學座談會——
章詒和、瘂弦、鄭愁予、陳義芝、張大春等 海內外文學名家出席


撰文及攝影:林翠芬

香港作家聯會07年3月30日晚上舉行文學座談會,多位海內外文學名家應邀出席,包括:旅美名詩人鄭愁予教授、浸大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台灣名詩人瘂弦先生、《往事並不如煙》作者、北京作家學者章詒和女士、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先生、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詩人陳義芝先生,他們是應邀到訪香港出席由香港城市大學主辦、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於 3月30日至4月2日舉行的第二屆城市文學節。


當晚座談會由香港作聯執行會長潘耀明先生主持,嘉賓還有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教授等。

章詒和 : 我會堅持寫作

《往事並不如煙》作者、北京作家學者章詒和女士3月30日在香港作聯座談會上說:「 我很喜歡香港, 我小時候在香港讀過書。」「香港有最珍貴的東西,就是自由,要很珍惜。香港是有文化的地方,並非「文化沙漠」。 」

章詒和女士說:「 我會堅持寫作。」
2007年是反右運動 五十週年,章詒和女士表示會撰寫文學作品。「如果我們的 民族 還 想生存,如果我們的國家還要發展,就必須對過去這五十年作總結。這是大陸上的知識份子應正視的問題, 也會為此而努力。」

「希望香港繁榮,大家快樂,希望與香港文壇朋友保持永久聯絡。」章詒和女士說。

主持座談會的潘耀明先生說 ,章詒和女士最近出版的《伶人往事》在香港銷量超過一萬本,是香港出版界的奇跡。「希望她能為我們留下更多作品。」

瘂弦:文壇的希望在中青年作家身上

訪港任浸大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的台灣名詩人瘂弦先生說:「我對章詒和女士很欽佩,很高興見到她,她寫得又快又多又好。她提出的歷史意見,反映那個時代。她的書是可信的,相信她的書會發揮更深遠的影響。」

座中的兩位台灣名詩人瘂弦與鄭愁予是半世紀的老朋友。

瘂弦先生說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年青時是「文學頑童」,也寫舊體詩。張大春的小說師承台灣已故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
瘂弦先生說:「中生代作家是台灣文壇的主力,台灣文壇真正的希望就在他們(中青年一輩作家)身上!」

鄭愁予:「情」的價值永久不朽

旅美名詩人鄭愁予教授說:「香港作聯是感情融洽的地方。」

鄭愁予教授說:「有學生問我愛情詩還是否重要?我說:「在中文裡,「愛情」 真正有價值、永久不朽的是「情」字。在中文漢語,「青」字是漢語最美的字,有心是「情」,加「水」旁是「清」,加「日」字旁是「晴」、加草頭是精華的「菁」,右邊加「見」是廣東話的「靚」字。把握「青」字最好的方式是用心擁抱「青」字就成情。「愛屋及烏」,此情可待的感覺最好。」

「愛情詩其實是以情為主,是抒情詩的一部份。像艾青的詩,抒發對國家民族土地的情懷,這种詩歷久不衰。不管國家怎樣變,家國情懷仍在。」鄭愁予教授說道。

鄭愁予教授說,「愛情」一詞是外來語,以前用「憐惜」,其意是對人的愛,「愛情」是現代新名詞,「愛情」的價值在「情」上。

一個民族需要有真實的歷史

鄭愁予教授說,聽章詒和女士的談話了解到,一個民族需要有真實的歷史, 民族才有尊嚴。

「一個詩人心中如果沒有真摯的情,這詩人是沒有品格的!
「章女士是寫真實的歷史,是為民族保存尊嚴。而詩人寫愛情是保存文學的品格。」

「我們怎能沒有愛情詩,趕快寫好的愛情詩吧!」鄭愁予教授說道。

陳義芝:香港成為重要的華文世界中心堡壘

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詩人陳義芝先生說,他在四份之一世紀前開始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編輯工作,那是台灣報業最鼎盛 、也 是台灣文學最美好的年代,那時期在內地詩壇也是 最美好的年代,有矇矓詩和後矇矓詩前期。 現在台灣文學受各種社會因素和受其他傳播工具影響,受其他資訊和各種因素衝擊,逐漸沒落萎縮。

陳義芝先生說:「而香港已成為重要的華文世界中心堡壘。香港報章和星加坡報業統合開創,我們非常羡慕。」

「如香港城大文學節,各地文學家雲集的格局氣勢;又如今天晚上香港作聯文學座談會 ,面對那麼多喜歡文學和一生奉獻文學的朋友 。這些盛況都是台灣所不及的。台灣文學已被其他閱讀和傳媒噬掉。信奉文學的信仰也已有分歧,已非共同語言,我對此有很深感受。 而文學發展儘管不太可能達成更普遍影響, 還有蠻好的前景展望,台灣新詩經各種主義實驗已獲普遍肯定。」

文學人需更深刻、專業,更具情懷

「期待文學知音共鳴需待長遠的時間。面對其他各種知識、思想、資訊閱讀內容的衝擊、競逐,面臨空前挑戰,現在文學人需更深刻、專業,更具情懷,才能吸引讀者閱讀作品。這是作為文學人需反省和共同努力的。」陳義芝先生說。

最後發言的台灣小說家張大春先生以幽默簡潔話語 為座談會「 劃上完美句點」。

主持座談會的潘耀明先生說:「張大春先生的作品『雅而和眾』,很不容易。」

潘耀明:香港文學未來充滿希望

潘耀明先生說:「我覺得香港文學很有希望。香港 現已成為文學 學術重鎮 。
如浸大國際作家工作坊、和城大中國文化中心等大學機構,舉辦很多文學文化活動。香港文學未來充滿希望!」

張詩劍:香港作聯致力促進海內外作家交流

香港作聯副會長、詩人張詩劍先生在會上說,香港作聯成立近二十年,會員共三百多人,可說是香港最規範的大型文學團體,一貫重視致力促進海內外作家交流活動,二十年來一直堅持辦文學刊物《香港作家》。

香港作聯名譽會長貝鈞奇先生是白手興家的商人,他在會上發言說,他自己是航海出身然後從商,很喜歡文學和體育,中學時代唸漢華中學,喜歡看書,後來航海,在船上也常看台灣《聯合報》副刊等文學書刊。

「2007香港文學活動摘記訪寫計劃」http://hklit2007.blogspot.com/
(撰文:林翠芬)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香港藝術發展局意見。